它温润如玉,素雅爽目,是文人心头好,雅居陈设物,它就是被称为宜兴陶瓷“五朵金花”之一的宜兴青瓷。昨天,宜兴青瓷非遗传承创新成果展在西水墩1号的无锡市文化馆工字殿免费展出。这是宜兴青瓷市级传承人詹杏娣来无锡办展,老匠人希望借此让更多人走近宜兴青瓷,聆听它背后的故事。
匠人坚守青瓷传承40载
昨天是周一,没有开幕式的宜兴青瓷展还是吸引了一批批来西水墩锻炼、游玩的市民。感兴趣的人很多,詹杏娣的女婿高宇耐心地为他们解答。“如果连无锡人都不知道自己的好东西,更别说让宜兴青瓷走出去了。”高宇很感谢无锡市文化馆(市非遗保护中心)为宜兴青瓷提供了亮相机会。
其实,宜兴青瓷的历史文化内涵一点不比宜兴紫砂逊色,早在春秋时期,宜兴地区就开始烧造原始青瓷,后成为中国瓷器的发源地之一。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开始,宜兴青瓷在国内外影响日隆,形成宜兴、龙泉二大青瓷并驾齐驱的局面。宜兴青瓷曾被外交部、文化部定为国家礼品,远销数十个国家和地区,被赞为“东方的蓝宝石,精美的碧玉器”。
遗憾的是,宜兴青瓷未能跟上时代的步伐而逐渐衰落,技艺传承更面临着断代的危险。“宜兴目前做青瓷的有十几家,不超过200人,跟10多万人在做紫砂不好比。”今年60岁的詹杏娣感叹,当初跟她一起做青瓷的同行,考虑到经济效益,很多都改做紫砂了,“有人劝我转行,我学材质出身,更好转,但我知道做这个比做紫砂难,程序多,耗时长,工艺复杂,烧成难度大,如果我不做,就真的要失传了。”如今,能掌握宜兴青瓷全部制作流程,并拥有核心技艺的传承人凤毛麟角。詹杏娣1977年进入宜兴青瓷厂,坚守青瓷事业40年,以高温窑变釉成为国内釉色工艺佼佼者。
创新彩绘青瓷突破瓶颈
七仙女大型摆件、手刻富贵牡丹梅瓶、青瓷彩绘四君子套杯、窑变彩绘茶杯……这次来锡集中展示的,既有詹杏娣的传承佳作,也有她的创新良品,包括她刚刚创新成功的目前国内窑变釉彩绘技艺。
宜兴青瓷制作技艺现为江苏省级非遗项目。近年来,随着政府和社会各界对非遗保护的深入,宜兴老匠人探索起青瓷传承的新路,詹杏娣是其中的代表。为了得到雅致的粉青,青瓷必须在1300℃以上的高温中烧制,但传统釉彩无法经受如此高温,所以自古青瓷无彩绘。如今,宜兴青瓷突破瓶颈,研发出了高温色料,世间从此有了美丽的彩绘青瓷。詹杏娣也被誉为宜兴青瓷釉色艺术。
说到青瓷传承,詹杏娣很着急,因为年轻人接不上,她还没有能坚持下来的徒弟,“我需要让更多人知道宜兴青瓷”。还好,目前,她的女儿、女婿都放下了北京的工作,回到宜兴帮她继承、普及、推广青瓷事业,深挖青瓷文化内涵。年初,在相关部门的支持和指导下,詹杏娣在宜兴湖氵父镇洑西村创办了宜兴青瓷非遗传承展示馆,免费对外开放,除了作品展示,还不定期举办文人雅集,手工沙龙等活动,让青瓷的创作与琴、棋、书、画、诗、史、茶相伴,带动宜兴青瓷的复兴。
此次展览将在文化馆展至21日,詹杏娣他们还带来了坯子让大家免费体验,市民们不妨带孩子在展期内去现场体验瓷上彩绘。